首页
搜索 搜索
当前位置:行业市场 > 正文

环球热议:《孙子兵法》,作战十二法

2023-06-24 09:05:30 个人图书馆-心灵驿站2013

孙武

“故能而示之不能,用而示之不用,近而示之远,远而示之近。利而诱之,乱而取之,实而备之,强而避之,怒而挠之,卑而骄之,佚而劳之,亲而离之,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-《孙子兵法》始计篇

这段就是非常有名的孙子诡道十二法,历来被兵家奉为作战的经典法则。曹操由此说“兵无常形,以诡诈为道”。这诡道十二法成书于春秋时期,却能流传两千多年,且它不单单在兵法中使用,它的思想内容已广泛运用于商业,政治,外交等等领域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它是凭什么能够流传这么久而生生不息呢?它有什么内涵呢?

诡道十二法的总则是: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”。主要目的通过一系列的真真假假事件使对方放松警惕,麻痹大意,最终使得斗争中的胜利。笔者认为,它的主要内涵有三点。

1. 势的营造

“势者,因利而制权也-《孙子兵法》始计篇

势,就是外在形势。这个外在形势的影响很大的,就像军队规模,军队规模大的,有时候就可以吓退弱的。我们看《三国演义》里,曹操动不动就说发动百万大军。刘备等一众规模小的军队一听曹操大军就望风而退。据说在二战的时候,希特勒凭借声势,就吓降了不少国家。

上面是足够条件下“势”的营造,但有时候正面营造是不够条件的。又怎么办呢?孙子的诡道十二法告诉我们,可以用“故能而示之不能,用而示之不用,近而示之远,远而示之近”来营造,通过虚虚实实的事件来让别人不知道你的具体情况,产生误解,进而掉入陷阱。

孙膑的减灶法,就是这个意思。孙膑为了引庞涓进入埋伏圈,命令士兵每天做饭的灶一天一天的减少。庞涓看到这种情况,认为孙膑的军队在溃退,士兵们在逃跑,所以急忙追击。结果进入孙膑埋伏地,最终全军覆没。

2. 损耗敌方实力。

打仗打的就是双方资源的消耗。资源在古代的行军中包含了人员,粮草,兵器,士兵的体力等等。损耗了敌方资源的就是加强了自己的实力。敌方的资源少了,实力就弱了。

诡道十二法说“利而诱之,乱而取之,实而备之,强而避之,佚而劳之”都是为了消耗对方。《三国演义》最常用的办法是烧人粮草,包括著名的官渡之战,曹操烧了袁绍的粮草,要不然,曹操能不能打赢这一场仗,还另说。

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斗法,差不多都是消耗战。诸葛亮是要急于进攻,司马懿就是慢慢拖。把诸葛亮拖的死死的。诸葛亮六出祁山而无功而返。

还有孙膑的“围魏救赵”也是如此,庞涓攻打赵国,快要灭了赵国。赵国求救于齐国,孙膑不直接救赵国,采取直接攻打空虚的魏国,庞涓不得不救,往回救魏国的时候。孙膑布置了以逸待劳,在庞涓回救半途中给予迎头痛击。

3. 控制士军的情绪

人不可能没有情绪,人的情绪对战争有很大决定因素。古代战争的中的情绪包括了将的情绪与士兵的情绪。“怒而挠之,卑而骄之,亲而离之”

将的情绪,因为将是一个军队的大脑,大脑的情绪不好,作战就不会好。像三国时的吕布,虽然说是勇猛无敌,但情绪多变。最终一无所得,败给了曹操失了性命。

士兵的情绪,是我们常说的士气,士气影响了战争的胜负。

楚汉相争之时,项羽兵败垓下,粮少兵寡,但还能坚守。此时,张良命汉军,天天晚上唱楚歌,引起楚军的归乡情绪。至此,楚军多有逃离,项羽也自杀了。

运用士气,韩信也是个中高手,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,叫背水一战,韩信一万多的兵力与赵王二十多万的兵力对抗。韩信一边把一万的兵士安排在河边,把吃的用的全部丢进河里,背靠河水迎敌,一边安排两千多潜伏在赵王营周边。赵王知道后,二十万大军全线压进,韩信军无退路,只能死拼。另一边的两千多人趁赵王营空虚占领后,拼命喊赢了赢了。赵王军听后,大乱奔逃。

孙子的诡道十二法,主要是针对势的营造,灵活的损耗敌方实力,完美的控制士军的情绪。以此达到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”的目。不得不说,孙子的智慧高绝